Page 167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67
第六章 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
的同时,一些虚假的、良莠不齐的信息也孕育而生,真假信息鱼龙混杂。由于高
校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过渡期,思想十分活跃且吸收能力较快,在面对部
分搜索网站或社交网站通过“标题噱头”来吸引其浏览者的注意力时,部分学生
在未进行信息判断之前就十分自觉的点击、浏览一些网络信息,其中掺杂着一些
负面的、腐朽的、虚假的信息。所以,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在面对这些海量的参
差不齐的信息时,无法确定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也无法确定信息的真假伪劣,
无法做到冷静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和选择。尤其是有些大学生在面对西方多元文
化的影响下,未能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盲目崇拜西方多元文化,导致其
思想存在西化的趋向且政治判断力不强。从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波动,导致其价
值观、人生观的扭曲,进而淡化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不利于
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培育。高校大学生只有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坚定的信心,才能在面对和处理各种网络舆论和思潮时,才会更淡定、自信和从
容,才能做到科学理性的选择和判断。因此,高校大学生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汲
取“四个自信”丰硕的理论知识去培养自身形成科学理性的信息判断能力、政治
判断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继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四个自信”。
二、教师队伍建设薄弱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四个自信”教
育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迫在眉睫。“四个自信”教育工作队伍作为做好“四个自
信”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队伍的优劣及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四个自信”教育
的成效。然而,“四个自信”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仍存在些许不足。主要表现为以
下几方面。
(一)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不全面
近些年,随着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高度重视,大部分教育者的理
论修养、专业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仍有极个别教育者的政
治理论修养不全面,队伍素质建设不健全。一是不能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方法和观点客观理性分析国内外经济、政治发展趋势;政治意识比较淡薄,不能
做到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专题学习活动;不能理性对待各种社会思潮
和社会现象;二是不能科学应用并结合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对大学生进行“四
个自信”教育工作。此外,在受到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的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