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0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70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环境和精神环境难以实现对高校大学生的“一体化”协同教育,导致高校环境育
            人的功能处于低水平的“空耗”状态,难以发挥两者协同育人的功效。因此,高
            校在构建育人环境时,需要注意“形”“神”并举,增强环境育人合力的强度和

            力度。
                (三)多元化社会环境影响了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塑造
                社会环境是“四个自信”教育的依托环境,也是展示大学生“四个自信”育
            人效果的主要场地。社会环境是高校环境、家庭环境的进一步延伸,是有关社会

            机构、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伴随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的社会矛盾接踵而至,人们追求金钱利益和功名利
            禄的层级逐渐上升,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所产生的思想败坏、
            道德沦丧的负面现象。社会转型中涌现出的大量低俗、腐朽、不良的东西沉渣泛

            起,使得大学生的教育内容与现实大相径庭,导致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矛盾的夹缝中失去了指南,进而导致部分大学生更喜欢享
            受物质上带去的满足而忽略了精神追求。另外,在伴随社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
            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不断滋生出了一系列权钱交易、政治腐败、以权谋私的恶劣政

            治现象,对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付诸积极的政治行为
            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社会环
            境就犹如一个大染缸,大染缸里充斥着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若善于利用,引导
            得力,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教育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起

            负面作用。
                (四)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冲击了主流价值观教育
                近几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不仅为中国高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
            也给中国高校的“四个自信”教育带来的严重的冲击。一方面:在当前的国际背

            景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有助于各个国家之间相互借
            鉴其在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同样为中
            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冲击了中国的主
            流价值观教育,影响了“四个自信”的育人工作。自苏联和中东冷战结束以来,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却仍未消退,并且越演越烈。西方敌对国家企图对中国实行
            “西化”和宣扬“普世价值”,借机歪曲中国的制度,以此动摇人们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为此中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在这些渗透



            162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