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75

第六章  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



             工作方案制定一套符合本学院特色的培育工作方案,要在具体的培育目标上落实
             落细。二是要打通各部门的沟通壁垒,促进各部门资源共享。要想充分发挥好各
             职能部门的协调运行和群策群力的教育功能,就需要各部门工作人员定期对各学

             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改善,让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能在
             一种取长补短、完善自我的、和谐的工作氛围启智育人,进而建成一个全面统一
             的联动机制,让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为立德树人献智献力。

                 三、创新“四个自信”教育方式方法


                 毛泽东曾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更要提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提
             出任务是前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根本。教育方式方法作为教育者和教育
             对象之间加强沟通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主体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方式保

             证。因此,优化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不仅要讲究方法,更要科学合理的
             使用教育方式方法,使得“四个自信”教育内容为教育对象所内化和外化。
                 (一)用榜样示范法提升大学生“四个自信”价值认同
                 著名教育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指出:“榜样示范法是以观察他人优秀良好的

             表现行为以此来完善自身的不足,主要以观察榜样人物的行为动机、行为特征、
             行为价值。”其意义在于引导榜样学习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规范自身行为。“榜
             样示范法”作为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向上、向善的一种基本教育方法,是高校大学
             生全面发展过程中提升自我、完善自身的重要方法。因此,坚定“四个自信”教

             育要充分发挥好这三类人的榜样示范作用。首先是革命英雄的典范。在推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先进模范人物比比皆是,革命英雄赵一曼、邱
             少云、雷锋等,他们不怕牺牲、保家卫国、舍生取义的革命斗争精神是增强当代
             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榜样典范,也是教育引导高校大

             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精神支柱。其次是英勇顽强、奋力抗击自然灾害的当代
             青年英雄,如 5·12 汶川大地震中的谭千秋、武文斌等;凉山火灾中的杨瑞伦、
             张帅等,他们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和光辉形象是当代大学
             生的精神楷模。教育者要引导受教育者以他们为榜样,激励他们积极上进,营造

             气正风清的精神学习氛围。再次是教育者的行为示范。教育者肩负着立德树人的
             重任,其举止、作风、言行以及各方面的表现,易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的深
             远影响。因此,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用优秀品格引领受教育者、用高



                                                                                    167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