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80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的共识,获得更磅礴的力量。
五、构建“四个自信”政治信仰导向机制
政治信仰表现为一种内生的政治情感需要,是个人或群体机构对本国的政治
理论、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的高度认可和价值认同,主要汇集了凝聚思想、价值
导向、精神动力等功能。高校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政治信
仰坚定与否直接关乎未来整个社会的政治信仰发展趋势。“四个自信”是一种以
精神形态表现出来的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具有资政育人的重要功能,能够强化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意识,更加坚定政治信仰,同时有助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为此,高校应合理构建“四个自信”政治
信仰教育影响机制。一方面是强化信仰教育机制。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引导
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条件。“四个自信”蕴含了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
血至死不渝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教育者应用“四个自信”引导受教育者把个
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相统一、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聚中
国精神、中国力量。另一方面是加强道德规范机制。道德是对人们生活和行为进
行强化和规范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催化剂。“四个自信”
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0 年来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历史的时代产物,
逐渐汇聚了许多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不畏艰难、克勤克俭、助人为乐、自立
自强等。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广大青年应自觉地将良好的道德行为、高尚的
道德品质、积极的道德实践结合起来,积极宣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伟大精神;
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良好品格。”因此,教育者应合理利用“四个自信”
内容规范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引导他们的价值追求、人生目标,培
植艰苦奋斗、自觉奉献的高尚品格。
六、强化“多位一体”联动育人机制
就当前“四个自信”育人环境现状来看,高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
未来环境等仍旧存在许多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只有充分调动几者之间的协调联
动作用,形成强大合力,才能使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实践活动收获良好成效。
所以,构建高校、家庭、社会相辅相成的教育机制系统,为“四个自信”育人工
作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从而助推“四个自信”教育实效。为此,就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