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1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81
第六章 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
要从统一三者之间的教育观念着手,提高认识,强化合作观念。在进行“四个自
信”教育时,高校、家庭、社会应统一教育目标,加强其沟通和交流,为使“四
个自信”育人网格化教育有效运转起来。另外,高校应着力发挥好教育的主体地
位功能,积极探索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共通点,做到三种力量朝着同一
个方向使劲。例如:高校可以借助开设和谐家庭、家长咨询、家庭教育观、家庭
竞赛等栏目网站,通过展示与“四个自信”相关的系列英雄历史故事、革命史实,
让家长通过心灵上的感知和情绪上的触动上去体会党的伟大,进而对子女培塑正
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实施“四个自信”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高校辅
导员可以通过 QQ、微博、微信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让家长和社会更
多地了解并关注学校教育,共同培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社
会风气。具体应做到:第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必须保持教育
目标和教育方向一致性,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会使大学生的奋斗方向更明
确,更能有助于“四个自信”教育内容的吸收和大学生的社会价值的实现。第二,
应该加强三者之间的优势互补性。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高校教育在大学生的成
长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三者要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使其
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协同推进“四个自信”教育。第三,高校在三者间居于主导
核心的教育地位,为此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优势,落实落细落好“四个自信”
的教育工作。总而言之,家庭环境是基础、学习环境是重点、社会环境是依托,
只有三者的扬长补短相结合,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整体育人成效。
七、完善“四个自信”教育载体机制
教育载体在“四个自信”教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外受力作用,能助推“四个
自信”教育取得更好的发展。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四个
自信”教育亦是如此,只有正确把握各种教育载体,“四个自信”教育者才能向
受教育者传播各种教育信息,并引导其积极正确的接受这些信息。
首先,充分利用文化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
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表现为校园中的各种物质形态、制度形态、内
在精神、教育指导思想等,它们是一定时代下价值观和规范准则凝聚起来的重要
产物,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规范着教育对象的行为,对于“四个自信”的育
人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掘并利用图书馆、班级文化、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