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6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86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理想世俗化,理想信念渐渐淡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二)道德意识淡薄
一般情况下,中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在接受了基本的大学教育后,理论认识有
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存在的一些道德失范现象反映强烈,对
一些腐败不良现象深恶痛绝,他们希望自己是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但是,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言论与行为,有些大学生陷入了
困惑,很难清楚分辨善恶是非,道德观念模糊,甚至在道德评价上使用双重标准,
同样的行为发生在别人身上是不道德的,但如果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则又是另一种
说法。知与行分离,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只要求享受权利而不履
行义务,从而导致对道德要求的降低。
(三)忽视精神追求
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与冲击,高等学校部分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趋于多
元化。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求也越
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大学生受高消费思想的影响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大学
生纷纷追求时尚高档的生活方式。
由此导致部分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蒙上了浓厚的物质主义色彩,他们不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忽视了先辈们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和
优良传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不愿意甚至害怕过艰苦而节俭的生活,爱
慕虚荣、盲目时尚、追求安逸,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但是大学生的
思想道德素养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以至于他们放宽对自己的要求,没有远大的追
求,甚至有少数大学生沉迷于物质带来的刺激之中。再加上新世纪的就业制度变
化,大学生在进入高等学校后受到的就业和住房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学
习、工作和生活的变化,部分涉世不深、心理素质不高、抗挫折能力不强的大学
生会遇到许多问题,甚至面临许多的困难与挫折。种种原因造成大学生的心理矛
盾、心理冲击、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不断出现,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利影
响。他们烦躁、焦虑、彷徨、压抑、酗酒、消沉、颓废,甚至部分大学生误入歧
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