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7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87

第七章  高校人才培养



                 二、大学生专业素养问题

                 大学生专业素养是指大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理论以及相关的知识,以及运用

             这些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将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内化,
             从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能够比较出色的从事某项专业工作的品质。根据这些
             方面的要求,当代高等学校大学生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知识面过于狭窄

                 21 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科学门类的迅速增多,以及社会科学和
             自然科学之间相互沟通、渗透、交叉越来越普遍,这就要求 21 世纪的大学毕业
             生能够熟知多门学科,要有渊博的知识以及良好的知识结构。然而,目前随着社

             会分工趋势不断加强,新兴职业不断出现,职业的种类越来越细化,门类越来越多,
             学科专业的划分也越来越细,从而使高等学校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知识面越来越狭
             窄,学生只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新世纪对高等学校人才质量的要求。
                 (二)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需要的不仅是知识面宽广的人才,更需要
             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才。然而,当前高等学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的都是理论
             知识的教育,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很少。虽然大学教育阶段安排了实习或者

             社会实践等课时,由于教师、学生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这些课时不能
             付诸实施,或者实施了也不能起到实际的效果。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有效地
             运用到实践当中去,造成了大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对大学毕

             业生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实,任何理论知识都要走向实践。理论联系实践的
             要求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需要技术作为桥梁。

                 三、大学生一般能力问题


                 一般能力是指大学生所具备的一些基本能力,如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
             能力、应变能力等。很明显,当前中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还存在一
             些问题。

                 (一)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强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其中,口语是人与人
             交流的首要工具;书面表达则是专业人士保存、表达和传播专业成果的必备工具。



                                                                                    179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