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1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91

第七章  高校人才培养



             现象的滋长,极大地损害了教师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三)教师教学方式落后
                 一个合格的教师知道教什么,一个优秀的教师知道怎样教。苏霍姆林斯基曾

             说过:“教师不懂教育学和心理学,就如同一个心脏专科医生不懂得心脏构造一
             样,他的工作会在黑暗中摸索。”近些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师的
             教学方式改革却相对落后,未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对人才培养质量造成了
             重大影响。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还比较单一,内容枯燥,照本宣科,在大学里,有

             些教师讲课过分依赖于课件,制作的幻灯片也只是课本搬家,没有创意,不能满
             足学生的求知欲,也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部分教师存在重教轻学的倾向,对
             学生管教不管学、以教代学现象普遍,影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部分教师
             “心不在岗,师未到位”,随便应付正常教学,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等等。这些

             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质量。
                 (四)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单一
                 高校长期以来受苏联的专业教学模式影响,实行“大一统”的专业教学内容
             与教学计划,导致目前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单一,素质欠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

             及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21 世纪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
             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活到老学到老”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每个人都应该
             不断更新知识,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教师自身首先必须具备深厚和渊博的知识。
             这样才能担负起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科研和其他社会服务工作。目前,中

             国高等学校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是从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在教育教学能力上存在
             一些欠缺,专业不专,基础薄弱,还有不少教师没有接受过岗位培训,缺乏基本
             的教育理论,教学不得法,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知识局限于专业
             知识范围,结构单一,必然在教学上局限于课本,把专业知识与其他知识割裂开

             来,不能走向应用,已经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学风不良

                 当前,高校大学生学习状况并不十分乐观,有不少学生自身对学习不感兴

             趣,学习没有动力的现象非常普遍,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精力投入不足,部
             分课程的课堂出勤率不高,学生逃课现象严重。据一项关于学风的调查表明,有
             近 50% 的学生上课偶尔迟到,45.6% 的学生为了就业而求学,14.8% 的大学生是



                                                                                    183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