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94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四、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制度直接决定高校内部的质量保障,在日常教育教学

            工作中,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制订、教材的选编、教学计划的编制、
            教学环节的组织等一系列活动,对高等学校全体成员的教育教学、学习与生活提
            出一定的要求与标准,力求做到有章可循,培养高等学校全体成员的质量意识。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功能在于促进和保障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由于中国各

            高校基本情况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不能强求高等学校质量保障制度的一致性。
            目前,中国不少高等学校通过多年的办学形成了自身的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如教
            学质量督导制度、学习质量评估制度等。但是,中国高等学校教育内部质量保障

            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内部质量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因而,不可避免地还存在
            着诸多的问题。
                第一,高校教育质量管理具有滞后性与封闭性。长久以来,高等学校内部质
            量保障工作的范围仅仅限于人才生成系统的输入—过程—输出这一流程的内部,

            并不包括大学生在进入高等学校之前在中学阶段的情况以及毕业生离校之后进入
            社会在社会工作中的情况。而对人才质量的最终检验是要通过个人在社会工作实
            践中的表现反映出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检验的滞后性和质量保障的封闭性,

            使得高等学校对其所培养的人才质量的优劣好坏不用承担直接的责任。因此,导
            致高校缺乏主动实施质量保障的内在动力。
                第二,教育行政体制不够完善。虽然中国在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方
            面有一系列的政策规定,但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权利仍然属于政府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等学校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心理依赖性很强,有相当
            一部分高等学校缺乏面向市场的意识,还没有形成自主管理的意识和方法。
                第三,教育质量保障技术开发力量相对薄弱。在中国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保

            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只是近些年来的事情,还处在起步阶段。多媒体技术、网络
            技术在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涉
            及高等学校财务经费等方面的数据收集时,我们又缺乏必要的技术上制约,难以

            保证其真实性。因而,中国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技术方面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
                第四,高等教育办学资源不足。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紧张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
            自 1999 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另外,在中国高等学校,



            186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