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82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文学艺术、校园文化等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教育因素,发挥其文化育人的功
            能,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还可以通过书法、音乐、戏剧、观看电影等艺
            术文化载体将“四个自信”教育融于其中,将其基本内容与学生最密切的“班级

            文化”“社团文化”“精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四个自信”内容由脑入
            心、入生活。
                其次,加强活动载体应用,提高“四个自信”教育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实践
            观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检验一切的有效标准。这句话启

            示我们:实践活动是人们认同并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认
            知的重要环节。为此,高校应把教育实践活动纳入“四个自信”教育内容中去,
            增加活动的教育含量,提升活动的教育质量。高校教育者应在明确活动的宗旨和
            目标的前提下精心组织、合理开展学习英雄模范人物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寓“四个自信”教育内容于各项活动之中,引导并调动受教
            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受教育者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教育者还应对
            受教育者自发开展的活动加以正确的引导,在经费、场地、设施等方面为活动的
            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如“团日活动”。团日活动作为高校大学生活动的重要

            形式之一,主要是指通过民主生活会、入团宣誓、学习党中央有关文件及各种讨
            论等活动,以此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和提升团员的政治文化修养。“四个自信”
            作为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先进的思想、理论观点,是团日活动开展的重要
            内容之一。因此,高校教育者更应该对受教育者自身开展的团日活动进行科学合

            理的指导,积极组织引导广大团员深入学习领悟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实践
            活动为载体开展“四个自信”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
            信念。
                最后,强化网络载体建设,提升网络教育引领机制。网络载体指的是通过互

            联网向人们传输积极正确的教育信息,以此促进人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和
            思想状态。大学生群体作为推动网络技术、网络文化发展的生力军,引领了网络
            文化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高校准确把握形势,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和强化
            校园网络载体的建设,把“四个自信”基本内容贯穿拓展于校园网络中,宣扬主

            旋律,传播正能量,以此增强教育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一是充实网络内容,
            确保“四个自信”教育内容的导向性。校园网络内容建设的质量体现了网络文化
            的高度、广度、深度,体现了网络文化建设的品位。高校应在坚持政治性原则和



            174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