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69

第六章  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



             络环境去分析其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活动及育人工作的影响,正确对待影响“四个
             自信”教育工作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然而,近几年“四个自信”育人工作受
             到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家庭教育内容重智轻德、教育目标功利化的影响,以及高

             校环境的“四个自信”育人力度不强、网络环境管理机制有待增强、多元化社会
             环境影响了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塑造,给高校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带去了严
             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教育内容重智轻德、教育目标功利化

                 家庭环境是大学生接受“四个自信”教育的基础环境,是大学生“四个自信”
             基础观念形成的重要环境。家庭环境是每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其环境
             的优劣对人具有重要的熏陶和濡染作用。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亦是如此,家庭成
             员之间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较高的认知水平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

             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仍有绝大多数家长具有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将只要学习
             成绩好一切都能好作为培养、教育孩子的主要教育观念,忽略了其子女价值观、
             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忽略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培塑,导致部分大学生忽
             视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不利于大学生有效学习“四个自信”理论知识,

             致使大学生前期的“四个自信”育人基础不牢固。
                 (二)高校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合力育人力度不够
                 高校环境是“四个自信”教育的主要环境和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
             最重要的地方,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和提升综合素质的最重要场所,它

             不同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价值观具有不容忽视的教育功能。所以,学校环境的影响是频繁、直接、
             紧密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作为高校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均对高校师生具有
             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物质环境主要是以“四个自信”教育的物质建设为主,是

             看得见摸得着的,而精神环境则是指“四个自信”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是隐形
             的看不见的。为此,只有打造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四个自信”“一体化”育
             人环境,高校环境才能在“四个自信”塑造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出有效作用。但是,
             高校环境的建设却脱离了这一理念。当前,有部分高校在建设以及完善一些硬件

             设施时,忽视了硬件设施背后的文化建设、精神文化的意义。其主要表现在教学
             楼等建筑设施在翻新时,只显其“形”(物质)而不见其“神”(精神),严重
             缺乏对一些硬件设施背后所蕴藏的深刻文化精神、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宣传,物质



                                                                                    161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