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59

第六章  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



             演着最基础的角色,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精神支撑,
             为其奠定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
             完善汇集强大的精神力量,继而更加有力、更加有效、更加自觉地推动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发展。
                 “四个自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这四种
             逻辑关系表明无论是在建构“四个自信”时,还是将“四个自信”作为教育内容
             时,必然要遵循“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以实现“四个自信”的整体目标。

             因此,将“四个自信”视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的教育内容,教育引导高校大学生
             形成一种整体性的自信认知,促使其“四个自信”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理论依据


                 只有丰厚扎实、先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
             教育机制才能得到更好地构建和优化,才能更好发挥“四个自信”的育人功效。
                 (一)立德树人理论
                 立德树人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德育

             思想的基础上,并结合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客观问题、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实践基
             础上而形成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德育思想的荟萃成果。在新时代背景
             下,实现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伟大工程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强大的人才支撑
             在于强大的教育发展,就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通过教育

             把人口蕴藏的智慧资源挖掘出来,进而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立德树人是
             社会和谐的源泉、学校成立的基点、学生立身的根本,是指导人们做好做扎实教
             育工作的重要方针,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理论向导,更是促进打造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根底。以“立德树人”作为重要理论指导,将会为新时代高校

             育人工作提供育人范式和思想引领,促进“四个自信”人才培育工作取得佳绩。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阐
             述了“个人全面发展”这一理论学说,主要包括个人的多方面需求、个人能力的

             全面发展、个人的个性发展等三个方面。首先,个人多方面需求的实现是衡量人
             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马克思指出,“需要”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
             基础,是促使人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元素。在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151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