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33
第一章 教育理论
要求高等因素,加上选修的要求宽松、时间自由,因此好多学生在操作时,就会
基于凑数的目的去选课,反而忽略了选修课的意义。同时,选修课的选择范围小、
必修课的强制性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长期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是学分认定制度。学生的学分组成包括期末考试的分数和日常出勤,因
此教师在进行期末考核之外,也会在课程中间进行随机考勤等,以起到督促并考
查学生态度的效果,考勤不好则会影响成绩,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挂科,因此很多
学生为了凑学分来上课,本身积极性和状态性不够,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成果,
反而影响高校教育的质量。
四、国内外教育管理模式比较研究的启示
(一)顺应时代发展,加强体制改革
结合当下中国教育管理体制落后的情况,专业规范地分析高校现状及学生情
况,并结合相对应的体制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进行体制改革调整,坚持以改革促
发展,以发展提质量的核心原则,充分深化高校体制,进而改善当前状况,提高
高校教育质量。
(二)“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本身
回顾中国管理模式现状及问题,不难发现,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主体是学生,
因此结合国外的优秀管理模式,我们在具体施行中应当加强“以人为本”、以学
生为主体的概念渗透,充分将这一理念融入教育管理,切实发挥教育管理的本职
工作,发挥管理促进教育的作用。
(三)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教育管理工作
教育管理制度作为教育的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积极的教育管理
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体制改革,推动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因此在这个过程
中真正地规范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分清学校和政府的不同,对
教育质量和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更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