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39

第二章  现代教育理念下高校教学改革



             面相结合,保障现有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国家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之中过分地注重专业化的升级,因此导致许多的学
             生出现了偏科的现象,无法真正地实现学生的价值,难以保证学生能获得全方位

             的发展。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许多学科之间的渗透以及专业上的拓宽开始成
             为高等教育改革之中的重点和核心,各高校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真实水平以及实

             际情况,积极地借鉴其他国家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理念,不断地推动自身的
             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的改革。在通识教育的过程之中,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与
             通识教育培养方案相结合,积极地建立通识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保障
             学生管理机制的合理性。

                 再次,学校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之中“以人为本”为核心,建立促进该指
             导观念的全面落实。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以及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独

             立性能发挥。在 21 世纪以来,中国在高校改革的过程之中,以创新教育为重要
             的指导理念,保障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提升,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保障学生能够在更好地创新教学氛围之下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促进人才
             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的优化升级。

                 (二)教学制度的改革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在全球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之中,以制度教

             育改革为基础,不断地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将选修制学分制专业设置相
             结合。首先,在进入 21 世纪之后,中国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之中以促进高等
             教育质量的提升为核心,积极地通过专业建设以及发展来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升
             级,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充分的发挥具有一定特色以及优势较为明显的专业的作

             用,保证其能够在大学教育改革落实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和价值。其次,中国
             教育部门的相关管理人员也曾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全国科学大会中提出,一些综

             合实力较强的高等学校要积极地落实学分制,重点大学也开始以该制度为基础,
             不断地促进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保障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最后,选修制的落实
             也能够积极地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学生能够在该制度的引导之下结合自身的
             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地发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障现有的教学模式能够符合科技、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的
             需求。



                                                                                     31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