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81

第三章  高校教育创新



             将管理系统视为由人、工作组织和日常环境三元素组成,复杂的管理系统其内部
             往往呈现出非线性特点,而协同理论是管理系统趋向于内部优化和有序运营的必
             要需求,其能够让复杂的管理系统逐渐发展为有序化的系统。一个系统内部的各

             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协同能够决定这个系统的整体功能能否发挥正常。如果此系统
             的各个组成部分一直在冲突或不和谐的情境中工作,只会导致该系统缺乏整合,
             系统的内耗增多,最终使得系统的整体功能无法得到发挥。基于以上的协同基础
             理论,有研究人员将其运用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提出了多方协同育人模式,

             其主要是指高校通过校企协同、内部协同、学校与政府机构协同等方式,积极整
             合转化优质科研项目和校外实践项目为教育资源,不同机构合作承担教育职责。
             此模式具有开放多元、多方合作共赢等特点,能够做到大学生培养工作有的放矢。
             在中国经济转型关键时期,各种科学技术更新周期较快,企业人力分工也向世界

             知名企业靠拢。企业员工岗位需求的变化与高校粗放的教育管理之间的矛盾,导
             致大学生毕业时面临转行或就业难的实际问题,也导致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员
             工,需要长时间进行企业内部培育才能使应届生具备上岗的能力。为解决这些现
             实问题,逐渐实现企业岗位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就需要多方协同来

             整合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和企业及政府机构的教科研项目。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是一
             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多方协同育人基础理论能够较好地解决实际人才培养问题。
             教育管理改革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高校内部,更要发挥出教师和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协同校内不同学院之间的教学、科研和教育管理等课程教学

             资源。提升高校的开放度,协调高校与企业和政府机构教科研项目,力争做到以
             平台建设为方向,通过社会多方教育资源的协同育人和高校教育管理的整合,构
             建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最终提高大学生的教学质量。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化组合和教育资源竞争越来

             越复杂,高校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更加注意如何协同企业和行业的教科研
             项目,通过与知名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使得人才培养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最终达
             到多方共赢的目标。而协同育人能够使企业招聘到优秀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高校通过多方合作,可以大大地节约学生培养成本,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高

             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层次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将与企业的普通科研项目合作,提升
             为多方协同育人,能够真正地打通高校与企业、政府机构之间的沟通障碍,做到
             在实际工作中各取所需,高校与企业、政府机构共同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



                                                                                     73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