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80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三)协同育人下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价值
1. 有利于推动校政融合,利好政策支持教育管理创新
在高校和地方政府之间也需要充分建立起联系性,有利于促进高校科研成果
的转化,得到政府部门的政策和经济支持,能够使高校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改革。
在高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地方政府给予的各项利好政策。因此,进行协
同育人一方面有利于高校为政府部门输送优质的工作人才,配合地方政府的各项
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高校未来的
教育工作会更加顺利地推进,促进教学结果的优势转化,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难、
人才补贴等问题。
2. 有利于促进校企协同,建立全新高校教育管理体系
在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探索改革之际,充分认识到协同育人的教育优势,
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建立起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二者能
够共同发挥出在育人方面的优势性,建成一个完善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对于高
校而言,企业中有充分的实践岗位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稳定而专业的实践平台,
同时也有利于吸纳高校优质学生人才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为以后企业招聘人
才打基础。对于高校而言,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空白弥补,培养一
批综合型专业人才。在教育管理体系的把控下,学生能够有序地接受全面教育,
成为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3. 有利于优化内部协同,合理分配高校部门管理职责
协同育人除了需要与外部进行协作之外,高校内部也需要进行管理模式优化,
能够有序调整高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和管理职责,制定好明确的教育管理
工作革新目标,然后根据划分具体的工作事项,展开部门之间的配合。这有利于
将本来混乱的内部教育管理工作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对于教学部门、管理部门
和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合理分配高校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使大家可以
各司其职,在培养人才这个共同的目标下,不断实现工作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四)多方协同育人理论分析
多方协同育人理论最早是由协同理论提出的。20 世纪 70 年代,德国斯图加
特大学的赫尔曼·哈肯提出了协同理论,其主要基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
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协同理论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事物的共同特点和它们的
协同机制,其各种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协同理论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