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85
第三章 高校教育创新
研究协同育人的方法和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第一,高校
要加强对教师综合能力的培训提升。当前的高校教师普遍在实践教学方面比较薄
弱,高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掌握实践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指
导学生进行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实用技能。与此同时,高校还要鼓励教师到企
业参观、学习,或者进行一段时间的挂职锻炼、实践等,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
了解企业的岗位特点、人才需求等,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提升教学
质量。第二,高校要积极建立双师型教学模式,协同育人模式下,大学生的理论
学习和实践技能学习同等重要,校内学习由学校教师负责,在校外实践中学校也
要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这样一来双师模式可以保证学生校内校外都得到科学指
导,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总之,协同育人契合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
需求,对高校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因此高校要以协同育人为指引,积极推动教育
管理的改革,高校要深入认识当前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协同育人出发完善
教育理念、组织制度、课程体系、实践平台、教师队伍等,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
学习环境和资源,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五)建立协同育人组织机构和制度
协同育人是高校近年来教育管理的方向和目标,对高校人才培养以及教育管
理改革创新有重要作用,是高校面对的新的工作领域。协同育人不是单一的教学
方法,而是涉及高校内外各部门的庞大的教育体系,需要专门的工作部门和制度
来规范管理,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来推动协同育人的开
展。第一,高校要设立专门的协同育人管理机构,负责管理高校协同育人经费、
人员、场所、配套设施等,还要负责与政府及企业建立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的教
育政策规定,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在企业中为学生寻求实践机会等,
专门的管理机构能够更好地保证协同育人的顺利进行。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政
府或企业专家建立协同育人指导委员会,从协同育人出发,对高校的课程建设、
专业教学、科研发展、就业创业指导等提出改进创新意见,促进高校教育管理不
断完善。第二,高校要建立协同育人管理制度,对协同育人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
和科学管理。例如,针对校内外实践的频率、方式、流程等的管理办法,校内实
验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规范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