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89

第四章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



             人伦关系的道理。”它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原本之意,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人们对
             于同类事物所应该具有的本质特征,这是一种规范化的理念,这种理念是在人们
             日常行为活动中及与自然界进行生产实践时能动地产生出来的,在变相地规范着

             人们的行为规范。归根结底伦理与道德两个词在本质上的意义是相同的,它们本
             意都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或行为规约来协调、治理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制度化
             理念和准则,更好地促进社会朝着规范化、制约化的方向发展。
                 张永强在《工程伦理学》中对技术伦理的涵义做出论述,他指出技术应用过

             程中相关应用主体必须以一定的伦理准则为导向,在具体技术应用中要考虑技术
             的实用性和可能产生的技术应用风险,也即要把可应用性和产生后果是否正当性
             都考虑在内。文章的重点是以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伦理争议问题
             为出发点来探寻技术相关主体所应遵循的伦理规约,以此来协调人与技术的关系,

             充分发挥技术的伦理价值和教育价值,防止技术伦理风险问题的产生。

                 二、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技术伦理思想

                 1. 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
                 马克思的技术伦理思想是对传统规范伦理学的创新和超越,他把规范伦理学
             看作一个整体,承认技术本身蕴含一定的价值,在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伦理现实及
             其可能产生的价值都应当归属于规范伦理学的研究范畴。马克思认为,“无论任

             何事物都处在辩证统一且相互支撑的关系网中,科学技术应用与伦理现实之间的
             关系也表现于此。”无论何时他们之间都需要借力对方的发展来完善自己,以此
             达到相互依存的目的,所以对技术应用进行伦理层面的思考就必须认识到技术与
             实践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通过对古代相关技术变革带给社会大众影响的观察,马克思表明:“总的来
             说技术会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在创造精神理念时的最强大杠杆。”科学技
             术与道德水平之间是相互统一却又辩证存在的关系。一方面,技术的进步相应地
             提高了人们的道德认知和思辨能力;另一方面,道德认知水平的提升也在技术更

             新改进并技术造福人类发展方面发挥着更大的隐形推动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一
             直认为科学技术进步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全人类的发展事业,技术的发明不是为了
             某种自私自利的享乐,如果能作为一个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自身应该掌握较



                                                                                     81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