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92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技术伦理规约意识,强化针对不同主体的技术伦理教育以应对
            技术应用中出现的伦理争议问题。责任伦理思想为构建正确规范合理的高校技术
            应用形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对教育技术应用主体的责任伦理考量中应该纳

            入主体性原则和责任性原则,在制定高校技术伦理准则时把这些伦理原则囊括进
            伦理规范之中,技术应用过程中自觉增强个人责任伦理规约意识,在高校范围内
            建构合乎伦理的教育技术应用伦理规约。
                (三)习近平科技伦理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技术发展带来的科技问题及伦理问题,并多次就新技
            术应用带来的挑战与风险问题做过相关论述。在科技伦理建设方面,习近平认为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事实的知识,人们在不断地理解和使用它的过程中,创造了丰
            富的物质文化财富,提高了人类的认知水平,同时也促进了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科技发展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动了伦理道德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道德主体
            的全面发展和道德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
            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因此,必然从根本上推动道德的进步。
                在科技伦理评估体系方面,习近平指出:“坚持按目标成果、绩效考核为导

            向进行资源分配,同时要建构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
            划体系和管理制度”,适应科技伦理问题的管理制度必须遵循“公正、平等、以
            人为本”的原则,以达到科技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在建设科技伦理评估
            队伍与制度时一定要做到规范化,引进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专家来优化评估队伍,

            同时在测评技术应用时坚持公共公正的态度。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活动主体的范围被逐渐拓宽,作为行为主体
            的现代科技工作者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应及时更新。科技工作者的科学实践活动深
            刻地影响着新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力度,因此应着重培养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伦理思

            想观念,使他们在技术研发和技术运行过程中时刻谨慎遵循科学性和规范性的道
            德伦理要求,同时加强伦理道德规约对技术主体研发行为的先导作用。习近平的
            科技伦理观为高校建立健全技术伦理制度规约以及明确相关责任主体提供着重要
            的理论指导,在高等教育领域则启示教育技术应用主体必须具备深厚的伦理信念,

            在技术教学管理活动中始终坚守固有的道德底线,不越界,不尝试与科技伦理相
            违背的技术教学活动。对于教育技术的应用,师生只有真正做到恰当处理其中的
            辩证关系,辩证看待教育技术的价值并把握好正确的技术应用方向以使教育技术



            84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