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97
第四章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
产生的风险问题,提升管理层的伦理责任意识,加强与其他学校的政策交流,在
学校范围内开展技术伦理教育的相关课程,提升教育技术应用主体的伦理素养。
管理人员是高校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起着建设
性作用,因此应该努力提升管理者对教育技术伦理价值的认知,秉持对新兴技术
应用的积极态度,同时对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做好预判。
高校教师主要通过教育技术辅助完成教学设计,快速获取最新教育教学资
源。虽然教学媒介和技术手段不断更新,作为教师仍旧不能单纯地依赖教育技术
手段,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因素和教学环境因素,合理协调教育
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伦理关系,做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切忌因技术的存在而
忽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引导。教师应做到对新知识的充分理解和透彻掌握,通
过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来输出课堂内容,通过合理使用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
性,唤起课堂教学活力并提升学生课堂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完成教学目标。高校
学生通过教育技术媒介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和学习,弥补传统课堂知识获取较慢的
缺陷,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介进行学习资料的收集与查阅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
理分析,提升学习资源获取的有效性。但应谨记通过技术手段获取知识时也应具
备承担风险的能力,提升技术应用规范性意识,切忌过分依赖技术手段造成惰性
学习。
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客体要素
现代教育技术客体既包含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设备等“硬技术”,也包含了技
术认知的“软技术”层面。硬技术的体现:在线网络课程、电子课件、智能网络
授课平台、人工智能、手机电脑智能软件、大数据技术等。软技术的体现:高校
相关技术应用主体的技术价值观、对技术应用规范性的认知、不同主体接受的技
术伦理教育等。
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相关媒介作为高校教师辅助教学的手段为受教育者提供
了主观、逼真、生动、有形有声的视听觉体验,并在技术应用过程中把感知、理
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这种教学形式很大程度上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
内容的精髓,也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以 AI 教学技术为例,通过技
术手段建构实景并将抽象的知识以逼真的模拟体验具象化,使得知识点更加立体
化和形象化,生动的演示步骤讲解提升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简化了传统模式下教
学过程中的烦琐推理,通过该技术的演示更能加深学生对烦琐复杂概念的理解和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