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90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好的学识继而为人类的发展事业服务。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
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
推动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知结构获得提升,但马克思也曾表明科学
技术的发展是以超越工业科学力量存在的,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呈现衰落的趋势,
在技术带来较大进步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道德可能被破坏的风险,也即技术伦理
风险问题的产生。
对高校教育技术应用异化风险问题的研究离不开马克思技术异化论的启示,
马克思技术异化论的来源应归属于劳动异化理论,马克思一直认为技术存在的意
义是为了服务人的发展需求并为人类社会创造不断的财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
的需求逐渐放大,技术价值也被夸大,人们在应用技术过程中主体性地位逐渐丧
失,久而久之造成技术异化风险问题。在高校教育技术应用领域技术异化的体现
主要为部分高校教师存在过度依赖教学技术的行为、课堂教学中技术手段应用占
比过长,学生过度依赖单一网络渠道搜索学习答案,缺乏对自身习得知识的细致
梳理、懒于思考,容易养成惰性学习模式,这类教育技术的不正当应用造成技术
应用主体的地位下降,因此高校师生都应坚持技术使用的适度原则,谨防技术控
制人和技术异化问题的产生。
2. 中国传统技术伦理思想
中国传统技术伦理思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主要以“以道驭技”“以人为本”
和“经世致用”三个方面。中国传统技术伦理思想以“以道驭技”为中心,它是
教育技术应用的核心,“以人为本”是教育技术应用的目的和价值归宿,而“经
世致用”为教育技术应用的突出特点。
中国传统技术伦理思想中,墨子提出“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他认为技术的优劣是由技术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决定的,他把技术是否有利于人
的发展作为评判技术好坏的标准。墨子尊重人的价值,认为技术的使用目的是促
进人自身价值的实现。技术是实现人发展的手段,当技术的发展违背人性时,我
们要终止技术的使用。其中“以道驭技”“以人为本”和“经世致用”可以说是
中国传统技术伦理思想基本精神的凝练。“以道驭技”的思想完全可以成为检验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否规范的一个重要标准,“以道驭技”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把
对技术的运用和把握放在伦理道德驾驭之下,而道德伦理始终是规范科学技术行
为的重要衡量尺度,传统技术伦理思想认为凡是符合伦理道德规约的科学技术就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