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76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向世界一流专业、一流高校靠近。高校要通过合理调整办学定位、合理调整专业
结构、合理调整课程体系、合理调整师资结构等,做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革新
工作,为构建面向全社会公民的平等、优质、全纳的教育体系作出不懈努力。
(二)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深化高校教育管理改革
做好终身教育视野下中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高校学会利用新兴载
体共享学习资源。“互联网 +”时代,知识的分享与传播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自成媒体的时代,P2P 为主的交互模式加强了网络环境下学习
者之间的沟通、反馈和协作。因此,作为构建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和社会办学机构必须打破原有各自为政的局面,从传统的各自为社会教育发
展提供服务的模式转变为通过共同协作,搭建在线学习社区。例如,通过让不同
层次和类型的机构相互认可同一课程学分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相互转换,这
绝不是机构之间简单的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而是对国家传统教育生态系统的重
构,是中国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成果等值转化的一个有
效机制。这一新型“互联网 +”解决传统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各类学习成果无法比较、
无法衔接的问题,通过一套有序、透明、统一的学习成果认证方式,将学校教育
和校外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纳入综合教育体系,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意
义重大,对于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的学习型社会意义重大。
(三)引入学分银行制度,加快高校教育管理改革
高校在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合理调整自身的办学定位,灵活
优化专业结构,合理整合课程体系,优化设计师资结构,使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
革得以全面落实。2012 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
中指出,“要推进各类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有效认证,推进学分转换和积累的学
分银行制度。”学分银行是在有效借鉴与延续学分制中学分功能的同时具有了积
累的功能,使得银行货币管理的特点在教育领域得以应用。在学分银行制度下,
学分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够进行储存和兑换。学员可以将已通过
认证的学分储存于学分银行,之后可将储存的学分进行兑换,以此获得相应层次
的学历资格证书或其他资格证书。在学分银行制度下,学分的信贷能够以一种新
型的学分使用方法建立起来,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学分银行在终身教育方面的价值,
有利于突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壁垒。此外,学分银行的应用能够促使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