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75
第三章 高校教育创新
体制应用时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意味着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
体,其自主办学意识薄弱。虽然高校在教育管理创新中的自主性有所增强,但在
一些发展规划、专业发展等方面仍需要政府部门的审批,造成高校在高等教育管
理体制创新方面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育监管有待提升
从监管角度来看,教育监督机制不完善也是影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问
题。教育的执行决策以及监督需要在整个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彼此协调,共同为教
育发展助力。然而,在高等教育体制监管方面整体发展较为有限,尤其是相较于
教育管理中的决策和执行而言,在高校中教育监督缺乏足够的关注度。原因有两
方面:一方面,监督机构缺失,相关法制和理论较为滞后,影响了教育监督保障
机制的深入建设;另一方面,教育监督机制整体力量薄弱,没有建立起较强的团
队,也难以实现教育监督的执行和落实。另外,相关法律保障的缺失以及政策法
规的不明确更是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造成了较大的发展阻力。
三、终身教育视野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路径分析
(一)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为高校教育改革奠定基础
保罗·朗格朗认为,“教育不应当止步于学校学习,而应该是一个贯穿个人
发展各个阶段的一种持续不断的行为。”教育应当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既包括学校的正规教育也包括了贯穿人一生的各种非正规教育。在中国,加快实
现教育现代化,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
全社会的共识。终身教育体系涵盖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不同形式,
高等学校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比传统在校教育,高校
的终身教育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教育对象更为广泛,不分性别、职业、年龄、宗
教信仰、种族,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就可以参加学习。这要求高校从深
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入手,给入学者提供灵活多样的终身教育途径,打通了学历
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壁垒,通过诸如学分银行这样有序、透明、统一的学习
成果认证方式,将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纳入综合教育体
系。继续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衔接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学分
互认工作,扩大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具体而言,需要高校响应党和国务院
的号召,充分发挥自身在教育中的龙头作用,在教学管理改革中突出自身特色,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