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78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第四节 协同育人的高校教育管理
一、协同育人理论
(一)协同育人的概念
内涵协同育人是近年来教育部针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协同育
人是指高校借助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等与当地企业、政府建立联系和交流,整合
优质的校外科研或实践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和平台,由此形成教育
合力,不断提升高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更好
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协同育人在教育和培养人才方面打破了学校的限
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更多元的人才培育、科研和实践基地,实现了产学研
的有效结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更能有的放矢,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
能力同步提升,不仅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还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人才
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由此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三方共赢。因此,
协同育人符合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目标,高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积极落
实和实践。
(二)协同育人的实施原则
协同育人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旨在将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社会
需求和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协同育人实施的关键是明确实施原则,下面对于协同育人的五条基本原则进行分
析论述: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协同育人的核心是学生,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
增强自信心和探索精神。学校应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翁。
第二,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支撑。协同育人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中采用多
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线上教学、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社交实践等,使学生在
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中积极参与,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第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协同育人要求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深入了解社
会需求和发展趋势,以此为依据,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适应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