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72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的企业和高校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首先,高校应重点提升自身的资源对接能力。高校虽然也拥有大量教学资源,
            但利用这些资源创造实际经济效益的能力却偏弱,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现有资源

            的潜在价值,从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研发等多方面提升自身的
            内在素质,将高校教育端的各类资源转化成优质资源并输送给企业,用高质量的
            服务、全方位的专业建设以及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获得企业的赞同和认可,实
            现企业资源与高校资源的高效对接。

                其次,在企业参与高校产教融合教育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根据其参
            与的积极性构建有针对性的补偿机制。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校企合作的相关
            文件中明确地指出了各个参与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其中,高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
            中占据主导性的核心地位,而地方政府则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在校企紧密合作

            的过程中,政府应构建相应的保障和促进机制。在建设初期,由于所实行的合作
            模式还并未成熟,同时融合程度也不够深入,企业在此阶段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
            和资源,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回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势必就会降低。因此,政
            府就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资源和资金补偿机制,采取多样化的激励办

            法和手段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如采取打造标兵企业、宣传企业先进事迹、颁
            发奖章奖状以及授予先进企业称号等措施,或根据所制定的标准给予企业不同程
            度的经费补助,提升企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最后,高校应提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提升企业的获得感。

            高校发展进程中具备的核心资源便是科研能力与技术资源,而建设基于产教融合
            的教育共同体时,高校应充分发挥出自身在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优势,
            主动向企业表达合作意向并让企业意识到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
            际的生产力,大幅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高校通过技术合作研发、建立技术研发

            中心和产业合作创新园区等形式来完善现有的科研管理体系,针对具体技术项目
            建立科研攻关小组,小组中既要有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研发人员,也要包含高校的
            专业学者,将科研技术成果尽快转化成实际生产力并与企业共享收益,不断提升
            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4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