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69
第三章 高校教育创新
行业产业生产与高校专业建设无法实现协同发展。
(三)产教融合背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
缺乏开放性新形势下建设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教育共同体,需要高校深入改
革现有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所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应更加多样化更具开
放性,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所推行的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完善,
人才培养过程中未将合作企业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一方面,高校与企业之间的
人才流动机制存在很多阻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与制定没有采纳企业专业
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企业技术人才无法深层次地参与到高校育人工作中来,
同时高校也没有安排各个专业的教师定期到企业中锻炼并丰富自身经验。另一方
面,虽然很多高校与本地企业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合作关系,但在学生培养过程中
并没有让合作企业过多参与进来,未构建校企合作的联合育人机制,虽然表面上
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但实际工作中仍然是高校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高校
主要负责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只有在实践实训环节才会让企业参与
进来,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成为两个独立环节,校企之间无法及
时互通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
三、产教融合下高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路径分析
(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供需平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建设教育共同体的最重要目的是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的供
给端与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端相匹配。国务院针对产教融合深化改革工作已经出
台了若干政策和意见,其中一项重要指导意见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高校教育
事业与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有效融合,并实现两者的同步快速发展,创建以市场
实际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以往供给端和需求端存在结构性矛盾
的普遍问题。
首先,高校应优化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层次结构,确保培养出的
人才能够与产业和市场的整体需求相适应。在建设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教育共同
体时,企业之所以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高
质量人力资源,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足够人才。而高校应顺势而为,夯实
自身的专业基础,强化自身的专业建设能力,不断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出高素质的
技术型人才。同时,高校可根据本地区不同类型企业的用人需求,丰富自身的专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