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68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养的质量不高,无法满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实际用人需求,随着中国各类先进科
            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在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也开始大规模地运用
            先进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设施设备,企业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大量的一线生产员

            工,而是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复合型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成果还未完全满足
            这一需求。其二,所设置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供需双方的实际需求。随着全球经
            济一体化趋势的越发明显,中国各行各业中也产生了更多的新职业和新岗位,高
            校教育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地培养新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而

            从高校的实际教育情况来看,各个专业所设置的教学内容还无法与新形势下人才
            需求相适应,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广泛应用到了传统产业领域中,
            而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也没有及时更新,现有的教学内容无法准确对接社会
            和企业中相关岗位的从业标准。其三,现代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的社会服务供需

            不匹配。经济发展风云变幻,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就必须
            与高校建立紧密对接,吸纳大批精通品牌管理、产品设计、技术攻关、市场营销
            的优秀人才。但从目前来看,企业在优秀人才吸纳方面表现较为乏力:一方面,
            吸纳优秀人才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资金造成压力;

            另一方面,行业的飞速变化要求校企之间及时调整合作方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
            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产教融合生态体系尚未健全
                高校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就是一种社会生态体系,其发展过程中会涉及政府、

            高校、企业和行业组织等多种主体,同时也包含了如政策、教育、科研、管理、
            行政、经营和服务等多种构成要素,各类主体、要素以及不同主体与要素之间共
            同构成了产教融合这一生态系统。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生态体系的
            建设进度仍较为缓慢,并且形式也过于单一。一方面,各地区高校在建设产教融

            合教育共同体时缺乏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经济时没有深刻
            认识到经济、产业、社会等要素之间的密切关系,也没有理解构建产教融合教育
            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产业行业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层次较为独立,在建设基于
            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的生态环境时也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和力量支持,导致中国很

            多地区都还没有开始构建产教融合区域生态体系。另一方面,产业生态环境基础
            过于薄弱。高校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工作时应具备足够的生产实践活动作
            为保证,而中国很多地区的行业产业生产还没有与高校教育工作建立密切联系,



            60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