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65

第三章  高校教育创新



             下相结合的教研活动,打破传统集体备课活动中时空的限制,真正实现教育资源
             的共享,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第二节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教育共同体建设


                 一、产教融合对高校教育的意义


                 (一)产教融合对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实践意义
                 产教融合是指通过产业与教学的协同,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优势互补,推
             动高等教育向产业性经营实体转型的办学模式。其依托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统筹协调、服务需求、校企协同为原则,要求在
             2027 年之前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融合,通过以需求为导向实现产业需求与人才培
             养的协调,建立产业升级与高等教育改革的良性互动格局。当前,中国高等教育
             发展已经进入了转型阶段。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1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

             公报》,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52.93 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 2.91 亿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7.8%,表明中国高等教育即将从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在
             此阶段内,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从教育供需不足转变为毕业生能力与社会需求不

             符。如何解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成为困扰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需要从过去的粗放式发展转变为可持续的集
             约式发展,这也就使中国产业升级频率增加,知识与技术的更新迭代周期大幅缩
             短,为推动经济从粗放式的高速增长向集约式的中高速增长转型,需要大量具有

             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也就使得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愈发迫切。中国高等教
             育规模居世界首位,每年完成高等教育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庞大,但在世界范围内
             横向比较,无论是专业分类还是学生的分层式发展都相对滞后;地方本科院校同

             质化现象严重,导致毕业生个人能力与社会需求不符,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不
             仅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还难以满足中国产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人才需求。
             2015 年 10 月,由教育部、发改委和财务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要向应用型
             本科转变,通过重视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需求
             的衔接,推动高校办学思路向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转型。



                                                                                     57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