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7 - My FlipBook
P. 297

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研究

            一笔审计公共资源的投入必须要考量到它所能兑现的能被公众或者决策机构认可的效果,

            可以说审计资源的投入是有的放矢且带着效益的倾向性而无法面面俱到的,稀缺性与功能
            性的矛盾是在双方博弈的过程中进行取舍的,跟踪审计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无法彻底的看
            管和监督全流程,无法提供纯现场驻场的实时监督,任何一个审计团队对全流程和纯现场

            实时监督的企图都将把这个团队带入不可估量的审计风险,这是审计部门不能承受的功能
            性陷阱。
                 3. 不对称性

                 在常规环境下经常被超额工作量和自身可供调遣的审计资源不充足的矛盾而掣肘,跟
            踪审计无法超越资源约束而奢望监督到所有环节,在安排驻场监督时只能抓住核心流程、
            重点事项。项目的演进是一个信息与决策机制不断滚动累积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审

            计方与被审计方始终面临着为掌握信息主动权而出现的各种困境,这种困境就包括信息不
            对称引发的风险,审计人员收集到的每一类信息和数据,以及基于这些信息和数据做出的

            专业判断可能都是存在欠缺的,甚至可能会发生由于潜在的信息被刻意隐瞒和藏匿导致误
            判监督的问题疑点,审计人员应当尽可能穷举各种可能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对风险的概率
            和处置的预案提前做出预判,实施方案不能只采纳僵化、固化的既定计划。


                 二、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的标准和运用场景

                 (一)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的标准的实质内涵和特征

                 1. 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标准的实质内涵
                 标准具有统一的约束性和可实现界定功能的完整性,它既是对目的和意义的带有路径
            性质的引导性和约束性的根源,也是界定一个行为或者一个活动的在程序和结果上的符合

            度判断依据。审计标准则是审计职能部门对于各类被审计单位及其行为进行评定的一个定
            性或者定量的参考体系。这个体系的要具备来源于法律法规、行业约定俗成的规范标准、

            企业内部的各类内部控制要求和实施约束文档,这个体系的可靠性源于审计职能部门和被
            审计对象的一致性认定以及其可以利用测量和监督的合理方法而评定差异性的共识。跟踪
            审计因为具备实时切入和现场融合驻场的特点,其标准体系存在更多的评价细节和规范要

            求而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固定资产建设的全流程过程中会陆续出现参与建设的各种承担不同职能的角色,这

            些角色本身以及角色所承载的责任和执行的建设工作,是监督的主体。每一类主体的所有
            行为都围绕着相应的标准和约束开展,并在标准的约束范围内完成主体应该承担的义务。
            每一类不同的主体,都有对应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条款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就是审计标准。

            集合体的公允性已经得到了各类主体和监督部门的一致性认同,跟踪审计的职能部门在监
            督的过程中,以集合体为基准对各类主体的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结果进行测量和校验,最
            终形成确认主体行为符合度的结论性报告。因此,在监督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这个集合体

         288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