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2 - My FlipBook
P. 292
第十章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这类问题时,审计人员要保持职业审慎性,注意回避审计风险。
审计技术与方法运用的局限性,这是现代审计方法本身的缺陷。如审计抽样方法和分
析性复核方法的采用,审计抽样带来了抽样结果和推断总体的误差,必然带来审计风险;
而大量的分析性复核又会产生分析性复核的风险,使审计风险的构成内容更为复杂。
被审计单位潜在的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不积极配合,提供的资料不真实或不完整,
使审计人员不能全面了解和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问题,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引发的审计风险。由于审计工作业务量大,时间紧、要求急、审
计人员工作不细,取证不到位;审计方法使用不当、审计程序不合规、忽略或省略了必要
的审计工作程序;以及审计人员的自身缺陷所形成的内在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专业结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体现了
较强的技术经济综合性特征,工程审计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还要具备深厚的工
程技术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十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完成与施工技术
内容有关的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关注意识。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职业关
注意识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工程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注意识别风险,保持必
要的技术和职业关注;同时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须是高层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具有高
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如审计人员责任心差,省略必要的审计程
序,就发现不了应发现的问题,从而给审计工作带来风险。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改进策略
(一)确定不同时期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审计目标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建立审计目标体系,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特点确定不同
审计目标,使之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符合政府的政策需求。对于县级以下国家审计机关,
财政投资的项目一般都比较小,其投资方向是由上级部门决定。这些项目涉及国家宏观政
策的不多,常常是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才能影响到国家的宏观政策。对这些项目应将
重点放在项目资金的使用和工程价款结算上,将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和节约财政资金作固
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主要目标。对省市级审计机关,处于中间水平,则要兼顾宏观和微观两
个层面。对一些大的项目应适当关注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中小型项目则要关注资金
安全和工程管理程序、工程造价。审计署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应重点关注国家的固定资
产投资政策,投资规模等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关注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法规和固定资产投
资审计法规的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等。二是对于国家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
计一些特别的方法,使之在一些特别情况下能发挥作用。审计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必要的
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做保证。审计方法一方面包括审计技术方法,主要是指审计工作人员
通过研究或实践创造出的审计方法,如:前面提到的各种审计方法。一方面也包括国家通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