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My FlipBook
P. 35

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研究






                                   第三节 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一、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的国有企业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建国初期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建立起与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企业,与之相适应,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也是完全
            模仿苏联,不可否认,这一模式对于奠定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争取经济独立、维护国家
            主权等,起到了重要作用。1963 年前后,我国财务理论界打破了苏联财务理论框架的束缚,

            以“企业资金运动论”代替了“货币关系论”,之后又提出了“价值分配论”“财富事务
            及生产关系论”。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又提出了“财务职能论”“本

            金投入及收益论”“所有者——经营者财务论”等,但由于长期“政企不分”的“二元经
            济结构”国有企业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高度垄断、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管理混乱、过度
            依赖财政等诸多弊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还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国有企业财务负担依然

            沉重,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必须重新变革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以适应现代市场经
            济竞争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极为必要的
                 (一)国有企业财务分析方法不科学

                 旧体制下,大多数国有企业只重视生产、销售规模的扩大化,追求企业利润的增长,
            单纯注重企业财务结果,没有把企业财务管理作为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财
            务管理人员形成了财务管理无足轻重的观念,而在现代社会,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尤其是

            财务决策分析已不局限于对财务信息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而是已提升到财务战略高度。
            当前,国有企业财务分析方法亟待改进完善,财务分析人员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不强,“财

            务分析报告缺乏严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严重脱离实际操作,缺乏将分析结果用于提高
            国有企业组织效率的能力”。比如对无形资产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前期缺乏科学的投资
            预期回报分析,相关信息收集不够真实全面,或决策者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则有可能导致

            投资失误,给企业带来投资风险,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这就要求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理论和知识,熟悉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还必须具
            备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决策能力等。而一些国有企业,特别

            是跨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财务知识老化,还没有掌握现代财务管
            理知识,“既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又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严重制约了企业财
            务管理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上国有企业长期处于政府庇护之下,缺乏风险意

          26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