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My FlipBook
P. 135
第六章 民营企业融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第六章 民营企业融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第一节 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一、企业融资理论
(一)MM 理论
1958 年,美国学者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得出著名的 MM 理论,为现代企业融
资理论创建了开端。在早期净营运收入理论的基础上,MM 理论通过严格的数学
推导,证明企业的价值在一定的条件下与所采取的融资方式无关。通过对企业资
本和企业市场价值关系的深入考察,MM 理论认为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的市场
价值不受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市场价值无关。初始的 MM
理论不考虑企业所得税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在完善的资本市场这一基本假设条
件下,如果不考虑企业所得税,那么在套利机制的作用下,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企
业的资本成本和市场价值没有影响。而在现实的企业中,需要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1963 年,迪利亚尼和米勒将企业所得税加入 MM 理论的模型中。改进的模
型得出的结论与原模型相反,税法规定,企业对债券持有人支付的利息可以计入
成本,从而能够对企业所得税进行减免,对于股息支出和税前净利润需要缴纳企
业所得税,这种规定说明了利息有税盾作用,随着企业负债融资程度的提高,企
业价值也随之增加。为了完善模型,米勒将个人所得税引入模型中,结论表明在
某种程度上个人所得税对企业的节税效用进行了抵消,降低了负债企业的价值,
但仍认为企业最佳的融资结构为负债最大化。
MM 理论通过一系列的假设,把现实情况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排除,从而揭
示出了企业融资决策中最本质的关系——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及行为与投资者的目
标及行为之间的相互冲突和一致性,以及实物资本对企业具有实质性作用的规律。
因此,MM 理论被学术界誉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奠基石”。
(二)权衡理论
在公司融资的决策中,不得不考虑两种成本: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财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