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4 - My FlipBook
P. 164
多元化经营战略下的民营企业管理
明确认识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均衡性的必要性,主动探索二者之间的均衡点,
坚持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均衡性为原则,防范企业面临破产清算问题,避免
融资量提高过多,以及企业负债率增长的现象。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发展脚步,与
时俱进,紧跟间接融资制度放宽的变化,拓宽融资渠道,保证稳定的民营经济发
展,构建起健全的民营经济体系,优化民营经济体系结构。
(四)技术创新原则
技术创新是民营企业在拓宽融资渠道时应遵循的重点原则,生产技术的创新
作为民营企业拓展发展规模、占据市场优势必要的举措,应贯穿到企业发展的全
过程中。特别是面临着全新的经济形势时,我国的金融市场近些年来快速发展,
带动了民营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升级、转型,越来越多的中小微型民营企业加入了
经济建设中,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竞争。民营企业要在生产技术创新
中,提高市场优势,拓展企业的发展规模,坚持生产技术的创新原则,大胆尝试、
探索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对生产技术的优化,改变企业的供应链结构,实
现生产技术创新。坚持走生产技术的创新原则道路,拓展企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提高民营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动力,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变迁
(一)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变迁的特征
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一部分,生产组织融资渠道的变迁是一个永恒的自然过
程,较大程度反映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朝着建立和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坚定前行,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最为活
跃的经济组织,在市场化的伟大进程中勇立潮头,不断调整着企业组织和企业行
为。其中,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调整,一方面关系着上下游企业供销货款清收、
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和居民财富配置;另一方面折射出宏观经济的起伏、金融
政策的更迭和企业家的行为动机,因此显得尤为突出。梳理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渠
道变迁的特征,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重要方面。
1. 从“封闭型融资”走向“开放型融资”
1999 年,IFC 对中国民营经济主要融资渠道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对于
持续经营期限短于 3 年的民营企业,其资金来源渠道中,自我融资的比重高达
92.4%,银行贷款的比重仅为 2.7%,即使是持续经营期限大于 10 年的民营企业,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