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My FlipBook
P. 47

第二章  民营企业的发展



                   部分民营企业家法律素养不高,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失,仍习惯把权
               钱交易和潜规则当作企业取得盈利和实现发展的捷径。
                   有的企业信息披露存在不完整、不真实、不透明问题,外界及相关机构对企

               业的真实情况看不清、看不明、判断难。
                   有的企业家小富即满,安于现状,创新热情减退,企业家精神弱化,企业发
               展缺乏后劲。


                              第三节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第一,核心竞争力理论起源于 1957 年塞尔兹尼克提出的独特竞争力理论,

               他在进行分析过程中,把比其他组织更好的或独特的能力称之为核心竞争力。从
               本质上讲,核心竞争力理论来源于资源基础理论。区别在于传统的以资源为基础
               的资源基础理论,没有特殊的能力发挥特殊作用,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战略思想
               的实质并没有超出资源基础理论的范畴。另外,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能力的

               整合。1990 年,加里 • 哈默尔等出版《公司核心竞争力》,概括核心竞争力定
               义:基于其组织中、经过整合而得到的技术技能与知识理论,使核心竞争力得到
               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同,自此也成为一个关注点和热门话题,
               后来也有很多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协助企业打入不同的

               市场,并且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经营能力的基础。
                   第二,核心竞争力对公司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创造有很大的贡献,其贡献在于
               实现顾客的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共同的和短期的利
               益。另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取代。核心竞争力是指

               企业在长期内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是独一无二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具
               有可扩展性,竞争对手很难模仿技术或能力。同时,它也是组织应对变化和激烈
               外部竞争的能力,并实现战胜竞争对手的能力。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以创
               新和知识为中心的企业核心资源或能力的整合。它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可以在
               一定时期内保持企业、行业和国家真正的或潜在的竞争优势。



                                                                                    ·39·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