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My FlipBook
P. 48

多元化经营战略下的民营企业管理



                  凯文 • 科因等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意味着其预先投资与通过学习而积累
             的发挥互相补充作用的技术技能以及知识储备的集合,假如上述能力足够强大,
             将使某项或若干项所主营的业务跻身于业界最高水平的行列之中,其特异性显

             著。”奎因等(1990)指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地关联着其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核心产品与技术的发展进程。长期学习可积累与沉淀出诸多成果,诸如产
             品优势,同时能够构建出优化的技术平台,核心竞争力意味着通过投资与学习而
             积累出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企业方面的专长。”巴顿尊崇以知识观为基础的核

             心竞争力理论,其观点是:核心竞争力标识着人力资源的技术与技能,同时也是
             特殊的制度知识系统,彼此关联与依存,可予以有效地判别,并能够提供充分的
             竞争优势,所包含的因素是:价值观、知识、技术、管理系统等。核心竞争力发
             展的手段是已经被制度化的长期行为,需构建且健全可以为企业创造核心竞争优

             势的理论知识系统;Dorothy Leonard-Barton(1992)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客观
             识别与发挥优势作用的知识系统。它具备员工的知识、管理机制、价值观标准
             四个维度。前两个构成了重要的知识库,后两个组织和控制知识系统。Coombas
             (1996)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市场与技术相互作用的经验积累的特定

             组合。Javidan(1998)从资源、竞争力、相关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层面对核心
             竞争力予以细致地阐述,指出核心竞争力意味着各个组织的竞争力的有效协调
             与整合。
                  国内一些学者也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李悠诚等(2000)指出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相当于无价的无形资产,涵盖知识和技术与技能等因素,也就是说
             企业整合了各种知识与技术以及技能资源。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元素是无形资
             产,之所以产生了核心竞争力,其原因是各种类型的无形资产整合在一起;郭凡
             生(2002)指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包括的元素生成三个环的状态,以知识为

             “环”的核心,向外一层是机制,即要完善制度与优化管理模式,使知识变成提
             高盈利水平的服务或产品。最外面的一层为资源,涵盖自然资源与资金等硬件、
             人力与技术等软件;管益忻(2000)指出,以企业的价值观为基础,核心竞争力
             作为重要的系统,其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剩余核心竞争力;归

             根结底,其内涵意味着消费者剩余,它是顾客比竞争对手更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
             和价值。简而言之,它是便宜的、好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它是一种可以负担得
             起的产品或服务;左建军(2000)指出,企业的基本核心竞争力是机制与体制;



             ·40·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