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快乐高效学语文
P. 141
讨论交流
①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
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
有怒意的原因。
②问:“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
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
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③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
引导思考
①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
个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
先生以他的品行“方正、质朴、博学”以及对学生的宽容获得了少年鲁迅的
崇敬。文章是这样描写先生的:他对学生和蔼,在开始严厉,后来就好起来,不
失开明,如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拜先生仪式。学生溜出花园去玩,并不是不
可以,只是去的人“太多”“太久”,就不行了。他不屑于回答“何曰怪哉”之 快乐高效学语文
类的怪题也无可挑剔,从不轻易体罚学生,在学生不听话时,戒尺和罚跪“不常
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他有点旧书生的迂腐,
他在念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非常投入的一种声情并茂好的朗读习惯,这并没有给学生带来一点恶感,更没有
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恐惧的阴影。
②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什么特点?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
成了什么关系?
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
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
所在。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