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03

第四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段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感受文本蕴含的美,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美,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获得美

             的乐趣,提升学生对审美的鉴赏,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文化认同与传
             承的培养。语言就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阅读教学所选入教材的文本本身就蕴含
             文化的内涵。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内容的评价时要重点引导学生对文本背后文化
             的探索,包括文章作者的背景介绍、历史由来、主题思想等。教师不仅要关注学

             生对课内文本文化了解,也要引导学生关注拓展延伸的相关文化知识的掌握。在
             教学内容的评价中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
             传人而感到骄傲的培养,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方式多元化
                 应试教育环境下,试卷测试成为检测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方式,但是着眼于
             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试卷测试的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应采取多样
             化的教学评价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整体的评价,将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改善。试卷测试法。试卷测试法是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用于检验学生学习成绩而使用的最常见的方法,它可以用来
             检验学生这一阶段或学期的学习动态,从而进行调整教学和改善学习状态。在平

             时的语文测验中,是为了取得教学的反馈信息,改善教学。因而在使用试卷测试
             法时,要强调与教学具体目标相比较,不应该把过于看重成绩逐分定等排名次,
             而是要在测试中通过分析试卷来了解学生在字词句的语言积累运用、形象、逻辑

             思维能力的发展,对阅读材料的语言、思想感情的审美以及文化积累版块做分
             析,借以发现学生与教学的具体目标的差距,帮助学生实现个人的纵向比较,使
             得每位学生都取得进步,从而推进集体进步。表现性评价。所谓表现性,就是在

             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和协调问题的能力进行
             评价。
                 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长期的过程,每个学生的阅读基础
             不一样,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表现性评价中通常使用质性的语言描述而不使用

             分数的形式,学生会因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
             的个体进步,进而促进班级的整体进步。例如,教师通过课堂中的听说读写来了
             解学生的语言积累情况;通过在阅读课堂中能根据教师提示找出文中相关信息了

             解学生初浅级的信息提取的能力;通过课堂随机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阅读小故
             事,然后进行复述小故事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问题情境测验学


                                                                                     91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