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99
第四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段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示集声音、图像和语言为一体的画面后,让学生对美妙的语言有了美的感知。通
过朗读等方式积累一定的审美感知后,在此基础上尝试让学生进行模仿创造,创
造美。
(四)以熏陶学生文化认同与传承为根基沉淀教学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
义指思想、科技、文艺、宗教、教育以及文化交流等社会意识形态。这里对于
“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理解,指的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文
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在理解的基础上传承、创新。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蕴含
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文化渗
透,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文化,让他们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吸收古今中
外的精华,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沉淀文化底蕴,继承和发扬祖国优
秀的文化。
1.挖掘教材情感,引导学生感受精神文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
和革命传统。”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现代文化的基石。小学语文教师
应该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文化的底蕴,
领悟先辈们的精神文明,感受文化的精髓,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部
编本语文教材凝聚了许多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文章,注重将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
融入教科书之中,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勤劳勇敢等美好品德。
2.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数
是识字、组词和造句的活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在进行识字写字学习知识的过
程,也是文化传递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要突出文化的特征和文化功能,充分开
发和利用阅读教学中各个部分的文化,渗透文化教学,使学生通过语文教材可以
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进行字词教学理解生字“牢”
是羊圈的意思,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和义,还要让学生知道字的内
涵,帮助学生理解字代表的文化。此时,老师可引导介绍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和
引导学生思考“牢”的偏旁是代表房屋的意思,让学生明白宝盖头与房屋建筑有
关,帮助学生对今后学习同类偏旁的生字的理解。现在的阅读教学对学生的生字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