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95
第四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段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把握教材中的语文要素,选择内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通过对教科书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它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侧重发展的语文要
素。这说明,现行使用的教科书中本身就已经蕴含了核心素养的潜在教育功能。
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应着重对所要训练的语文要素与相应的语文核心
素养进行结合分析,通过科学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培养
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根据不同阅读材料的文本类型,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语文课本为依托进行教学。在核心素养下的阅读
教学,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即增强学生语言理解,思维拓展,审美感
知体验以及文化感受力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
阶段学生学习的文章大致归为四类,即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非连续
性文本。小学语文低段的课文文本类型主要为记叙文、诗歌、寓言和童话。不同
文本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教师以课
文为依托进行阅读教学,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全面掌握阅读内容,对不同
文本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学,发挥不同文本在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中特有的教学
价值,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的提升。
四、课堂阅读教学过程关注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
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随着语文教育观念的改变,在新课程
标准和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认为哪些策略值得提倡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
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已经成为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以发展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为基础展开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
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阅读材料的阅读、积累和
运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大部分处于识字、组词和造句层面,由于小学低年级
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认知发展水平均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更多
的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采取多元化方式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和积累,有
阶段的进行识字组词造句的练习,磨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更好的发展他们的
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培养语言积累与运用素养。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