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91

第四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段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3.轻视创造性思维发挥

                 低段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求训练简单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即思维能力。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
             师还未能准确意识到阅读与思维的关系,以致将教学的重心放在背诵和记忆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相关的阅读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欠佳,因此

             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提升。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拿到书,先学会
             看封面,书名是什么,再看目录,页码,以此来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训练孩子
             思维,促进孩子的迁移拓展能力。从调查结果得知:在当前课堂阅读教学中,学

             生阅读兴趣缺失,阅读氛围不足,课堂沉闷,活动单一,很难集中注意力在老师
             的点拨下进行思维训练,且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教师成为
             课堂的主体,唱独角戏讲解课文,学生成为听众以及做笔记的工具,倾听效果欠
             佳,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4.缺少审美、文化素养培养意识
                 在小学语文低段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阅读兴趣、识字认
             字能力、初级的阅读理解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积累好词佳句进行运用能力的培

             养,在这四个方面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发展学生倾听理解表达运用,培养学生的
             语文核心素养,但审美、文化素养的发展就略为单薄。
                 (五)教学评价空泛

                 教师的教学评价无形中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教师在
             评价学生时总是以“很好”进行笼统的评价,以致学生误以为自己怎么说都是有
             道理的,只要说出来就是对的。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客观的

             评价,既增强学生自信心又给予针对性的评价用于帮助学生进步。还有些因为教
             师的提问不够准确,所以学生的回答表达就很模糊,评价也不聚焦。
                 (六)作业布置单一
                 在一堂课结束后,教师都会布置作业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可是,教师布置作

             业的形式太单一,总是让学生做题,这样的作业布置显得机械化,对于学生的语文
             核心素养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对于低段的孩子而言,检验学生的方法可以灵活多
             样,富有创造性。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形式多样,如预留亲子阅读、家庭角

             色扮演课文故事或者是制作阅读小报等。通过多样化形式的作业,锻炼学生的交流
             表达,独立自主的思考以及想象创造等能力,有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79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