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88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四、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低段课堂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面对
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根据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选择加工的过
程,这是学生自主搭建内在认知结构体系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去吸收信息,
而是主动建构信息者。
阅读的本质意义是个体依靠头脑中的原有知识经验来筛选获取信息,从而不
断丰富知识经验,发展兴趣和能力,在图文识别中构建个人对内容和意义的理
解,所以阅读是适应、促进和创造。根据新课标的改革,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语
文素养,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所占比例较大,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承担了去
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功能。在语文的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教师的教
学,不是简单的聆听做笔记,而是在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进行教学,
教师充分发挥课堂资源,把课堂交给学生,注重学生语言、思维、审美等素养的
发展,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阅读心理结构本身就存在一
本心理词典,其中包含了学生自身的阅读词汇量与阅读经验等。教师的教学就是
设置这些“适应、促进、创造”的阅读指导,学生面对以符号为代表的新信息时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建构自己的心理结构,在此过程中逐渐发展语言建构与
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以及对文化的理解等能力。
(二)终身发展理论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是指人的一生中在各个年龄中所接受的教育的总
和。从广度而言,它包括人一生的教育,是一个人接受不同阶段层次所带来的各个
阶段各级各类的教育;从延伸角度来看,它包括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来自
不同地方领域的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发展和提高个人在社会中的生活质量。
它主张教育应该在人的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该有,而非仅仅存在于儿童时期
或者青少年时期;不仅包括学前教育、小学义务教育,还应包括来自各领域各方向
的教育。它有着终身性、全民性、全面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和主体性的特
点。20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这一概念第一次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人教育局局
长保罗·朗格朗提出。他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
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
不断发展,包括了教育发展阶段内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