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09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假虎威》中狐狸借老虎之威吓走百兽,塑造了威风凛凛却胸无城府的老虎以及狡

             猾多端、仗势欺人的狐狸形象。这些鲜明的形象都给读者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
             审美享受,并从中获得启发,明白道理。寓言教学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在表现形式
             的丰富多样。我国古代寓言都以古文的形式呈现,有《守株待兔》《自相矛盾》
             《学奕》《两小儿辩日》,这些寓言不仅本身有着极大的审美价值,其文言文的

             形式美也值得我们好好欣赏一番;部编版教材新选入了寓言诗歌《克雷洛夫寓
             言》中的《池子与河流》,这启示学生们寓言有很多种呈现形式,也可以用诗的
             形式来讲,诗歌押韵更显示出文章的韵律美,不同呈现形式的寓言丰富了学生们

             的审美体验。
                 寓言教学的审美价值的确不可忽视,学生的审美是一种超越现实和传统理念
             的审美,学生能够欣赏的发自内心喜欢的是那些能够真正触及内心深处的有趣而
             生动的故事,还有这些故事中的有着鲜明人物性格的形象,学生们对于寓言有着

             他们独到的审美的眼光。因此,寓言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二)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度,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党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谈及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对于传
             统文化和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在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自春秋战
             国开始历朝历代都产生了经典的寓言,其中著作《庄子》和《韩非子》中收录得

             最多,这些寓言主题各异,内容丰富,有的寓言反映社会现实,有的讽刺了当
             下的统治,有的告诉人们为人处事的法则,也有一些教导人们修身的道理,许
             多寓言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给后人,让人们通过寓言这扇

             窗户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认识中
             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文化多样化,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概括起来就是“仁义”,在中国
             古代寓言中也有许多展现“仁义”的故事,在寓言《衣冠禽兽》中,主人公看上

             去仪表堂堂、文质彬彬,实际上却为人歹毒,心狠手辣;中国的传统文化讲求一
             个“信”,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一个有信誉,道德高尚的人,到哪里都会有人
             相助,相反失信之人看似得到蝇头小利,终有一日会受到应有的惩罚。《急不相

             弃》中华歆和王朗两个人的道德水平孰高孰低,一分高下,这告诉我们要像华歆
             这样的人一样,做人必须言出必行,不可言而无信。此外,《东郭先生和狼》


                                                                                     97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