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14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第三节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优化策略



                一、理解寓言词语,加强语言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
            基础层面。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同样要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
            运用规律,理解、积累词语、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并且能凭借

            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即寓言的讲述与交流。学生语言建构
            与运用水平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特征之一。
                (一)深入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加强语言运用的前提是能够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池子与河流》当中有一

            些词语是比较难理解的,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例如,“行吟
            诗人”是指什么?很多学生会对此产生困惑,在中世纪的欧洲,擅长写抒情诗
            和叙事诗的诗人便是“行吟诗人”;对于什么是“哲理”,学生们有所感受,感

            性地认为这里就是道理,这里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
            理。在学习中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等方式自主学习。对于词
            语的掌握是寓言运用的前提,《陶罐和铁罐》中,故事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人物的
            对话。教学时,出现了一个关键词语“奚落”,奚落是什么意思呢,哪位同学能

            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奚落的意思,引导学生思考:“铁罐是怎
            样奚落陶罐的?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陶罐对此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
            生在理解关键词语的基础上体会铁罐的傲慢、轻蔑和陶罐的谦虚、友善。低中高

            三个学段的教学建议和评价侧重点有所不同,需要从初步感受到品味细读再到启
            发思维的逐级过渡,但总贯穿一条评价的重点就是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理解关
            键词语促进整篇文本的感悟。
                (二)加强古代汉语中词语理解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体现在对于古代汉语中词语的理解。《守株待兔》讲述了

            一位自己不努力只想要不劳而获得农夫。事实证明,只抱侥幸的心理,自己不努
            力,是不会有所成就的。这是一篇以文言文为呈现形式的寓言选文,课文仅仅39
            个字,寓意却很深刻。文言文可以促进现代汉语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是“源”,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学
            习古典作品,吸收有生命力、有表现力的古代语言,是提高语文水平的一条重


            102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