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18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二)启发学生多角度发散思维
在学习寓言过程中,我们遵循的逻辑是“故事情节—深层寓意—多角度内
涵”,这样学生就会深入思考,多角度发散思维。以二年级下册教材选文《小马
过河》为例,该寓言讲述了小马在驮着麦子准备过河的时候,所遇到的老牛告诉
它河水很浅,进而在遇到小松鼠后,小松鼠又劝告它河水很深,小马一时不知如
何是好,最后,她听取了妈妈的建议,凡事都要去试一试,河水不试不知深浅,
实践出真知。寓言中小马妈妈的话直接揭示了这篇寓言的寓意。在课堂上,经过
老师的引导同学们会很轻松找到这篇故事的寓意,让我们进一步思考,一个寓言
真的只有一个寓意吗?寓言的寓意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从小马的角度来说,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多尝试。从小马妈妈的角度来看,当小马
迷茫,陷入困惑的时候,小马妈妈直接告诉他应该怎样做,在教育方面,她采用
的方式是放手让自己的孩子去尝试,这不正是当下我们提倡的自主探究而非直接
灌输知识呀!
(三)考虑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充分考虑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寓言选文主要分布在小学的中低段还是有其道
理所在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年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心理
特点。儿童进入小学阶段后,不仅在身体上呈现巨大的发展变化,而且在以下几
个方面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认知方面表现在感知觉、记忆、语言等方面的智力能
力快速发展;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寓言本身生动有趣,学生在上
学前是有寓言基础的,他们可能听过幼儿园老师或者父母讲过寓言,对其有一定
的了解,所以在寓言教学中,可以着重带领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寓意,一则寓言
的寓意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基于小学生的认知,从多个角度对不同的角色进
行分析,能够利用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形象进行想象,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
维。与此同时,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地指出“在发展
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实事求是、崇
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四、品味寓言艺术,注重审美鉴赏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
的能力及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
段,儿童的个人美感在语文活动中逐渐形成,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并随着阅读的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