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17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口捂热,不一会儿蛇就恢复了体温。而这时候它在农夫的胸口上狠狠地咬了一
口,农夫临死前后悔道:“我早就知道蛇的本质,我真不该救你这忘恩负义的东
西!”。寓言一般不会直言道理,而是使用“隐喻”的手法来讽刺社会上的不良
分歧,讲求“仁义”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素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核
心要求。
(三)紧跟科技发展,追溯文化源头
紧跟科技发展,利用新手段追溯文化源头。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对于一篇
寓言文化背景的了解,不仅是依靠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学生还可以利用电脑,在
预习的时候可以主动查一查的文化背景,依靠网络获取一些拓展资料,养成自
主探究式的学习习惯。每个小学生都要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品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追溯寓言的文化源头,帮助学生继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自身文化
素质。
三、探究微言大义,发展思维能力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在教学中
应充分考虑不同年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心理特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
小,思维发展还处于前运演阶段,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寓言主要
目的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
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但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生活实践的增
多,生活经验更加丰富,学生内心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正义感和道德感也逐渐
增加,能够更好地理解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其思维和价值观念受到教育环境、
社会风气的影响逐渐产生变化,这一时期的寓言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其思辨智
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调动学生有效深入思考
调动学生深入思考,不停留于表面。作品解读应先于选文解读,寓言首先是
一篇文学作品,那么教师在这时候对于文学作品的体验就需要文学理论上的解
读,教师要把文学作品研究放到语文选文研究的前面,就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学作
品的感悟能力和寓言理论素养。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