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15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要途径。文言文中多单音节词,如“耕者”表示“耕种、种田的人”,“者”的
意思是“……的人”;“冀”是“希望”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有一些古
今异义词,这些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已经不再相同,如文中“兔走触株”中的
“走”是“跑”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走路”的意思不同。
(三)口语交际中提升语言运用
在口语交际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运用还包括口语交际,学生在学习
一篇寓言之后,能否将学到的故事情节记下来,讲道理铭记于心,进一步运用到
实际生活之中,这也是非常关键的,在学习寓言时,我们不仅仅把重点放在揭示
道理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十分重要,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
文内容,并把学到的寓言讲给自己的朋友、家人听一听,这才是将语言表达训练
融入寓言教学之中,不仅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课文与口语交
际、口语表达之间的联系。
二、拓展故事文本,追溯文化源头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
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
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寓言作品历史悠久,学习寓言作品的过程,也就是获得传统文化的
过程。通过寓言的学习,可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寓言是在文明的
土壤中孕育而来的,中国寓言历史悠久,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从先秦到清
末,有口皆碑的经典寓言作品不胜枚举,充满了人们的智慧。教材中也有内容丰
富的古希腊伊索寓言,有极具喜剧色彩的俄国克雷洛夫寓言,还有其他文明类型
多样的寓言,这些寓言有的保存了原有的历史味道,有的则根据我们国家的文化
内蕴、风土人情、语言习俗等方面进行适当改编,更适合我们的学生阅读学习。
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授寓言的过程中,必须有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并能够
结合部编版教材中的寓言综合性强、选材丰富多元的特点,了解不同历史文化的
源流,把寓言中的文化源头、人文内涵、寓意哲理讲解得深入浅出,深刻明了。
不仅让学生吸收和理解文化,也能了解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文化
自信。
(一)拓展故事文本,感受中华文化
教学中拓展故事文本,感受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