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8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
聆听、表达、阅读及写作能力。例如,谈话法的运用,谈话法指教师预先设定好
谈话的中心主题及谈话层次,循序渐进有目的地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教师语言
表达的严谨性启发学生表达的连贯性。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维度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在小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指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用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从语文文
本学习中接触到语言文字并学习其运用的规律,通过与文本对话,与自身对话,
获得思维的发展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
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通过探究、启发等教学方法利用学生思
维发展的关键期,激发其想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引导其主动参与学习、
探究学习、发现学习,以此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支撑长远发展。由此观之,为
了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教学方法必须不断发挥其创造性,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
空间。
(三)感受美与鉴赏美维度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对文本的语言美、人物美及自
然美的欣赏,掌握感受与鉴赏美的方法,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积极的
审美观点。不论是古诗宋词还是美文佳句,都是祖国绚丽的瑰宝、宝贵的精神
财富。如何感受文章的美感,如何鉴赏人物的形象美,这皆离不开教学方法的运
用。语文教师应引导小学生浅入深出地分析文本,教会小学生感受与鉴赏美的方
法,帮助小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如吟诵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
用情感的饱满变化和声音的抑扬顿挫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及其所展现的自然美或歌
颂的人物美。综上所述,通过教学方法引导其树立积极向上的审美价值观,以此
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了解与传承文化维度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中华文化包含了人类进步文明和祖国的历史发展,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充
分了解,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并自觉承担传承责任。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对文
言文、古诗词、文学佳作等语文内容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阅读文本、感受字里行
间蕴含的丰富文化,在此基础上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提高对其的认同感和传
承的责任感。语文教师要注意的是,文化的价值并不仅仅存在于文字表面,要带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