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21
第一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体就是教师,教学方法使用的目的是促进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理解和运用,
其作用发挥到何种程度,仍取决于小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教师只是小学生成长的
引导者。传统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包管一切,但语文教师不能因教学方法需要发挥
自身的主导作用就忽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
二、传统教学方法培育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缺陷分析
(一)传统教学方法弱化语言建构,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的提升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首先离不开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因为汉语言文字的掌
握和运用是小学生生存的必备技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认识、了解并运用
语言文字,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交流并能够书面表达,所以核
心素养的培育首要任务是注重小学生听说读写的提升。但在当下的语文课堂里,
部分教师一味追求教学进度,忽视小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过分注重学生考试能
力,使得教学方法没有兼顾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部分教师注重学生读和写的培
育,忽视听和说的发展,这四种不同属性的能力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教师应该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把四者兼容并包。
小学语文课堂几乎一半的时间都被教师用来讲解,当小学生们难以听懂教师
语言时,由于胆怯不能及时地表达,在纠结上一句话时,下一句话已经悄然而
过,这样便会加剧小学生心中的迷惑,致使师生之间问题的增加,不仅耽误小
学生的学业,且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在课后,小学生与老师交流时也词不达
意、表达不通,影响其说和写的发展。例如,在赏析古诗词时,教师为了节省时
间采用讲授法直接带着答案分析语言,并没有给学生预留吸收、内化的时间,不
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的运用,导致学生分析语言能力偏低,限制语言表达能力的
发展。
(二)传统教学方法缺乏思维训练,致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科在发展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
其思维的发展。毋庸置疑思维的训练是教学方法应该注重的一方面,教师需要考
虑怎样把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教学方法的设计相互融合。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较
普遍的问题便是教学方法的使用忽视学生思维的训练,学生只学到知识,却不会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便是无稽之谈。
(三)传统教学方法淡化情感培养,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激发
美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文本包含人物美、形象美、自然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