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26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小学生对写作也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应注重情境教学法的

            运用,帮助小学生在课堂氛围中产生写作的欲望,以课文为载体,从文本内容的
            角度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作练习。
                (二)发展想象创造,提升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思维则是语言的调配器,没有思维的调动,语言则是毫

            无意义的符号。语文核心素养提出发展学生的思维,必然要先打破语言的牢笼。
            从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把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通过
            学生言语的运用产生思维的碰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探究和

            启发等教学方法适用于这一维度的培养,在遵循教学方法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充
            分融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理念,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的。
                1.熟用启发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形成语文思维,语文思维的发

            展影响语文学习成效的高低。因此,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思
            考,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标准答案。启发教学法能够帮助小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
            程中逐步形成敏锐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适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启发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从而获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启发教学法的运用需要教师提前做好教学
            准备,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只有循循善诱,由浅入深,把问题和教

            学内容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潜能,帮助学生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使思维发展散
            发新的生机活力。
                2.勇用探究教学法,鼓励思维发展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于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这是提升学生
            思维品质,鼓励其思维发展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探究教学法,主要通过教师在
            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究,真正充分
            给予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最后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互相交

            流和分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进行一定的引导,及时发现
            并调整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重视他们对于探
            究结果的分享及交流,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实现思维的发展。

                探究式教学方法适合于文本类教学,拿说明文的教学来举例。小学阶段的语
            文课本中说明文的选编大多是通俗易懂的,且大多数是略读课文。因此,这一类


            14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