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24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转变教学方法便能把突发问题转变为教学生成的精彩时刻,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灵
            活性原则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原则
                语文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等特点,加上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了教
            学方法的多元性。每种教学方法又有其优点和局限,语文教师需要取长补短,
            综合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侧重的维度不同,要因材施教,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

            培育。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个性特点重新思
            考、优胜劣汰、创新组合教学方法以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
            语文课堂中,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语文知识,发挥教学方法的最大功效以

            提高教学质量。简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力量,遵
            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原则使用教学方法。因为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此教
            法足够有效解决某一类教学目标,但对于另一类教学目标或许就效果削弱甚至束
            手无策,为此在教学中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针对某一部分教学内

            容,教师可以把提问法与讨论法进行优化组合,只不过两者所占的比重各不相
            同。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是主次有序的,并非独立使用。
                (四)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原则

                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不存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教材、课
            堂、学生、教师,每种教学方法的采用都需要因教材而异,因课堂而异,因学生
            而异,因教师而异,这便是教学方法适用性原则被提出的合理性。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遵循教学方法适用性的原则,既要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对
            象及功能,又要考虑教学方法适用性及功能发挥的范围及条件。如果语文教师引

            进教学方法时不考虑外在因素,强制把不匹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拴在一起,
            只会减弱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小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曲折复杂,故而失去学习兴
            趣。教学中任何种类的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它的使用价值

            不是万能的,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对象。只有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加以选
            择与创新,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所服务。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策略

                (一)强化品读表达,提升学生“听说与读写能力”素养
                当前我国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首先注重小学生对于语言知识在情境


            12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